7月中旬,南海東部深水區(qū)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fā)項目7條水下管纜全部完成鋪設。這意味著亞洲首艘圓筒型FPSO“海葵一號”和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rdquo;水下生產系統(tǒng)脈路順利貫通,油田正式具備聯調運載條件,恭喜牽手成功!
深水重器攜手增儲上產
“??惶?rdquo;、“?;?rdquo;,兩座設施均創(chuàng)亞洲紀錄,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形成了多項國內首創(chuàng)技術、工程建設整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惶?rdquo;
“?;?rdquo;
“海基二號”負責油田開發(fā)、采出原油增壓輸往“海葵一號”進一步處理、儲存和外輸,“??惶?rdquo;則通過海底電纜為“?;?rdquo;供電。
項目創(chuàng)新形成“深水導管架平臺+圓筒型FPSO”開發(fā)模式,為我國深水油氣田高效開發(fā)提供全新方案。
7條管纜打通油田“營養(yǎng)線”
該油田水下管纜包括臍帶纜、動靜態(tài)軟管、動態(tài)電纜、集束電纜等共7條管纜,總長度69公里。
它們連接起“海葵一號”、“?;?rdquo;及油田水下生產系統(tǒng),承擔起油氣資源光電信號傳輸的重要作用。本次施工主作業(yè)船“海洋石油286”、“海洋石油287”分別完成了多類型管纜海上安裝作業(yè)。
管纜采用滾筒形式裝載
形似“大大卷”,該滾筒的驅動系統(tǒng)可提供350噸的驅動力,通過勻速轉動將管纜送出,隨后由“垂直軟鋪系統(tǒng)”將管纜鋪設到水下。
精細安裝 “動脈”貫通
連接起“海葵一號”和水下生產系統(tǒng)的動態(tài)軟管,肩負著油氣運輸的重要任務,被喻為油田“動脈”,它的安裝是本次作業(yè)的重難點。
動態(tài)軟管一端連接浮式設施需要以特殊構型漂浮在水中保證其在一定范圍內的位移,技術團隊精細計算,定點增設了垂直、水平限位系統(tǒng)、浮子及配重單元。
水下作業(yè)show time
技術人員通過數字化軟件模擬管體水下構型,ROV團隊精細操作,保證構型與模擬結果的精密重合,軟管末端安裝了彎曲加強器,有效避免軟管彎折,施工團隊有序操作,安全高效將其穿過導向輪保障軟管在320米水深精準就位,誤差僅在0.5米內,達到國際同類施工精度前列。
目前,“?;?rdquo;和“??惶?rdquo;已完成“送電”聯動,正緊鑼密鼓進行聯調作業(yè),油田投產后將進一步提高我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