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隨著最后一根錨鏈鎖緊固定,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惶?rdquo;完成海上安裝,實現(xiàn)在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精準就位,為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fā)項目年內投產奠定基礎。
??惶?rdquo;是集原油生產、存儲、外輸?shù)裙δ苡谝惑w的高端海洋裝備,由近60萬個零部件組成,總重達3.7萬噸,高度接近30層樓,主甲板面積相當于13個標準籃球場,最大儲油量達6萬噸,每天能處理約5600噸原油。
“??惶?rdquo;是國內首次對圓筒型海洋裝備進行海上回接,由于圓筒型結構重心高、受風面大,容易發(fā)生旋轉,海上安裝難度極大。為確保“??惶?rdquo;在大海安穩(wěn)扎根,項目提前在海底安裝了12套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深水吸力錨,并通過12條由“錨鏈+中水浮筒+聚酯纜”構成的系泊錨腿進行連接,單條錨腿長2570米,破斷載荷達2300噸,相當于1500輛家用小汽車的重量。這套系泊系統(tǒng)就像安裝在海底的“拴馬樁”,將“??惶?rdquo;牢牢固定在海面上。
錨腿全部錨鏈和4條聚酯纜為國產錨鏈和國產聚酯纜首次規(guī)?;瘧茫行苿恿宋覈詈e^泊系統(tǒng)設計、制造和安裝技術取得全方位突破。”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油田開發(fā)項目副總經理王火平介紹。
“??惶?rdquo;所在海域距深圳東南超240公里,水深約324米,風向多變、內波流頻發(fā)。此次施工區(qū)域位于兩艘拖輪夾角120度范圍內,作業(yè)空間狹小,海底視線不佳,對船舶定位和水下操作提出較大考驗。
“我們采用‘三船定位、一船回接’的方式,投入3000米級深水多功能工程船,應用水下和水面兩套定位系統(tǒng),通過數(shù)字化三維模擬顯示水下系泊纜鏈構型,確保海上回接高效完成,作業(yè)效率和回接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海油工程流花油田總包項目副總經理王輝介紹說。
據(jù)了解,在距離“海葵一號”2.5公里處,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rdquo;也已于日前完成全部安裝作業(yè),刷新海上原油生產平臺高度和重量兩項亞洲紀錄。“??惶?rdquo;完成海上回接后,將陸續(xù)開展聯(lián)合調試等工作,投產后與“海基二號”平臺一起服役于我國第一個深水油田——流花油田,創(chuàng)新形成“深水導管架平臺+圓筒型FPSO”開發(fā)模式,為我國深水油氣田高效開發(fā)提供全新方案。